揪心!21人因“失溫”斷送生命
來源:邦爾骨科醫院集團 發布日期:2021-05-24 瀏覽量:3415
5月22日,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舉行的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一直掛在熱搜前列。
參賽選手羅小姐講述親身經歷
很多網友感到不解:官方舉辦的山地馬拉松越野賽,又不是驢友任性上山,為什么會出現10%的人遇難這樣的傷亡?氣象預測沒有嗎?監控和應急保障呢?醫療救護車呢?
5月22日當天中午1點左右,百公里越野賽高海拔賽段20公里至31公里處受突變極端天氣影響,局地出現冰雹、凍雨、大風災害性天氣,氣溫驟降。這對于衣著單薄的運動員來說,簡直太糟糕了。參賽選手們也陸續出現身體不適、失溫等情況,部分人員失聯。
專業人士表示:山地馬拉松不同于城市馬拉松。需要穿樹林、爬野坡、過小河,沿途設置的醫療救護點較少。急救車無法駛往現場,大部分需要專業的救援人員徒步進入,采取救護措施。
馬拉松開跑前需要注意什么?
一、參賽者不要盲目參加馬拉松。業余選手需經過長期的體能訓練再參賽更為合適。
二、首次參加半程以上項目的人最好做一定體檢,包括心臟,血壓,血生化(如有先天性心病及心臟病史,血脂,血糖,肝腎指標異常不要參加比賽)。
這些人不適合參加馬拉松
1、心肺功能差,做輕微活動時感到胸部中等程度疼痛的人。
2、心臟有隱疾的人,如患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炎等人群。
3、冠狀動脈病患者和嚴重心律不齊者。
4、血糖過高或過少的糖尿病患者。
5、高血壓和腦血管疾病患者。
6、過于肥胖者,一般指BMI超過28的人。
7、關節受過嚴重傷害者。
8、年齡太大的人。
三、對腳部圍護:修剪腳部趾及腳繭,傷口及破潰需要到醫院處置。
四、跑馬拉松是對一個人的心理,體能的挑戰,要以安全為第一目標,要學會“放棄”。當身體出現不適時應放棄比賽及求助他人幫助。
本次馬拉松選手為什么會出現“失溫”?
什么是“失溫”?
“失溫”有哪些癥狀?
如何避免?
人體熱量流失大于熱量補給,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并產生一些寒顫、心肺功能衰竭等癥狀,甚至最終造成死亡的病癥。
什么狀況會導致失溫?
人體正常體溫是37℃,本身就是個熱源體,因此也會與外界進行熱傳遞作用。起風時通過對流方式與外界進行熱傳遞、游泳時身體的熱量通過傳導方式與水發生熱傳遞、即便靜止不動身體同樣會通過輻射向外傳遞熱量。
根據這三種熱傳遞方式:溫度、濕度、風力,這三個因素是失溫最常見的直接原因。三要素當中只要有兩個因素出現狀況就有可能會出現問題。
失溫有哪些癥狀?
當體溫在35℃以下時,就會發生失溫。失溫必須立即處理,否則患者可能會喪命。
輕度失溫(體溫在37℃-35℃):身體會感到寒冷,渾身不停顫抖,但是顫抖還處于可控范圍,手腳會感到僵硬和麻木,一些細致的手上工作無法完成。
中度失溫(體溫在35℃~33℃):身體感到強烈的寒意,渾身劇烈顫抖并且無法用意志進行有效抑制,有較強的疲倦乏力嗜睡感,反應力下降,手無法完成一些最為基本的動作和工作,走路有可能磕磕絆絆,說話也開始變得吐詞不清含糊。
重度失溫(體溫在33℃~30℃):人的意識已經變得模糊,反而對冷的感覺變得遲鈍,或者說根本感覺不到冷甚至不覺得冷,從活動能力變差逐步發展為喪失活動能力,站立和行走困難,語言表達能力部分或完全喪失,身體從劇烈顫抖發展為間歇性顫抖,間歇時間越來越長最后不再發生顫抖。
死亡階段(體溫在30℃以下):人體基本上處于死亡邊緣,全身肌肉僵硬卷曲,脈搏和呼吸微弱難以察覺,喪失意志以至昏迷,這個時候外界稍微一點沖擊都有可能導致心臟微顫而停止跳動,而這個階段的最后結局就是死亡。
如何避免失溫?
戶外出行的人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防雨防雪,只顧保暖,而忽略了大量出汗引起的失溫風險,忽略了貼身內衣的選擇和準備。寒冷天氣下的戶外活動,保持身體干燥,若被打濕,趕緊換上干衣服,這點非常重要!
Tips: 選擇快干排汗的內衣,切忌棉質內衣。棉織品很吸汗,不容易導出從而引起失溫。
注意衣物的增減。很多人在徒步的時候喜歡穿得厚厚的,生怕自己在路上著涼,結果沒走多遠,渾身上下被汗水打濕,很容易失溫。
如果遇上寒冷天氣出行,做好相應的防風防護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風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圍脖、防風衣、厚襪子、防風面罩、甚至是風鏡等都是大風寒冷天氣出行的必備物品。暴露在外的身體器官過多,面臨的風速越大,身體熱量也就會相應的加速散失。
不要讓自己體能透支,防止脫水,避免過度出汗和疲勞,食物和熱飲,隨時補充身體熱量也是非常有用的預防失溫的方法。
失溫該如何救治?
如果遇到失溫,我們應該這樣做:想辦法將失溫癥患者移出吹風和濕冷的地方,和寒冷空氣隔絕開來。
包括:將失溫癥患者轉移到干燥、背風的地方避免讓患者暴露在潮濕和大風環境里、安置的時候注意不讓患者直接躺在冰冷的地上、脫下患者被打得透濕的貼身衣物、做好頭部的防寒保暖工作等。
輕度和中度失溫階段
1、只需要換上干衣物并擋住風寒吹襲即可。
2、如果傷者可以吃東西,應該盡快讓其吃點流質食物,然后再吃一點含糖的食物。
3、將熱水袋包在手套或者襪子里,然后把它放在傷者的腋窩,頸部和腹溝處。
4、如果這些還不能讓傷者恢復體溫,此時就需要讓某個身體溫熱的隊友在睡袋或是其他干爽隔離物的情況下,以身體直接接觸的方式讓患者緩和過來。
重度失溫階段
自身已經很難產生熱量,更多的是需要外界力量的幫助,除了以上處理方式外,必要的情況下需要用到心肺復蘇急救。
但需要強調的是:重度失溫患者心臟跳動非常緩慢和輕微,對外界力量的反應非常敏感,甚至在搬動患者的時候動作過大都會導致心跳停止而導致死亡。所以心肺復蘇急救,尤其是心臟按摩,必須是在確認脈搏和心跳已經結束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否則適得其反!當然,用嘴將熱氣吹入患者體內也是一種提供熱量的方式。
并且嚴重失溫的患者回暖不可過快,因為大量寒冷的血液回流到心臟會導致心律不齊。身體的快速回溫會導致休克,這樣很危險。不管患者看起來多么糟糕,如果患者身體沒有回暖,都說明他還沒有死,不要放棄救治的機會。
切 忌
給低溫癥患者飲酒,這是絕對不可以的。很多人認為喝酒之后身上會暖和,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因為酒精本身并不能給人體提供多少熱量,但是它能刺激血管的擴張,促進血液循環,飲酒之后血液循環加快,主觀上是感覺暖和,其實只是加速了身體熱量的散失,用飲酒的方式來取暖,實際上是飲鴆止渴。
把外界輔助熱源用于四肢而不是主軀干和頭部,這是錯誤的。有人一摸低溫癥患者的四肢,發現冰的不行了,立馬將熱水袋拿去溫暖四肢,其實這樣做會加速讓主軀干部位的溫暖血液流向四肢,帶走熱量,從而使得核心部位的熱量加速散發。
采用滾燙的輔助熱源,這是不可取的。輔助熱源的最佳溫度是在人體體溫上下,過于滾燙的熱源,會導致患者被燙傷。
聲明:本文由邦爾骨科發布 ▌